维塔斯科技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507|回复: 9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苹果Ipod Classic 3代160G改装SSD成功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66

主题

409

帖子

906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906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6-3-29 00:24:01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
动手贴 ipod video 30g 硬盘自己改cf闪存卡&刷rockbox 更新图床
ipod, 闪存卡, video, rockbox, amp
本帖最后由 kugu 于 2010.3.9 18:35 编辑

  ipod video&classic耗电大,发热大,怕振动,一直都是ipod硬盘系列的一大劣势,外国iflash ipod的很多,可以自己搜索一下iflash,但是中国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交流,在此分享一下我的经验

  1 开盖

  没什么技术含量,就是个卡子卡住了外壳,用个改锥一撬就开了,先从这个角度撬开,然后撬一圈就彻底开了

c93a104855b18a0f09f7ef39.jpg
下载 (86.46 KB)
2009.10.4 23:23





  2 撬开了,打开盖子的时候注意别把音频线弄坏了,棕色的卡子一拨就起来了,先把音频线拆掉


p_large_fAoA_114701j017017.jpg
下载 (34.79 KB)
2009.10.4 23:24


  3


  拆开全家福,注意别把小东西弄丢了

p_large_t54V_115487c017017.jpg
下载 (99.81 KB)
2009.10.4 23:23



  4


  在淘宝上买了cf to ce转接卡,插上之后itunes自动恢复出厂设置,我用的是金士顿133x 16g cf卡

p_large_5dPm_75ac000164e02d12.jpg
下载 (53.91 KB)
2009.10.4 23:23


  5


  左边的是cf卡+转接卡 右边的是原装30g东芝1.8寸硬盘

p_large_Pvvk_0ad20002d6b12d10.jpg
下载 (30.97 KB)
2009.10.4 23:24


  6


  接转接卡的时候注意方向(另:硬盘接口处那个黑色的也是可以拨开的,拆的时候不要硬拔)
p_large_Ku9B_0ad6000831ca2d10.jpg
下载 (90.75 KB)
2009.10.4 23:24


  7


  rockbox刷机教程

 直接访问www.rockbox.org

  8


  rockbox可以明显提升ipod音质,高音不再cici响,低音也没有那么多破音了,可以直接拖拽拷歌,开始上手时易用性可能不如itunes+ipod,但是习惯了也不是很麻烦,为了音质还是值得的

  rockbox可以与原版系统共存,开始时可以通过长按menu键进入原版系统,并继续使用itunes,rockbox卸载也很方便,不必有太多顾虑

p_large_5RRt_054000014cfb2d14.jpg
下载 (66.6 KB)
2009.10.4 23:24


  9


  rockbox有许多字体都支持中文,我用的是18-fixed,在官网上都可以下载

  我现在用的是plans主题文件,连上电脑就可以作为媒体播放控制器,控制前进后退,暂停播放,音量大小等





  10


  硬盘改cf卡之后已经很省电了,昨天刚刷的,还不知道具体能坚持多长时间,但肯定比原来长很多

pod Classic 3代160G改装SSD成功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机器已经装上了,没图,大概描述一下过程吧。
机器是2月买的,港行,装了点常听的古典和шансон,大概120G左右,每次电池没红就充电,怕硬盘挂了。8月初的时候有一次没剩多少电,听歌听到深夜,第二天再启动看就是红叉圆,听声音初步判断硬盘挂了,拆下来装到移动硬盘盒上(有一个240G的1.8吋移动硬盘放钱包里),接电脑,找不到设备,确认是硬盘挂了。上网咨询了下客服,得知换硬盘至少800(后来才知道三里屯可以免费维修),于是自己拆开等着买硬盘。期间考虑了三种方案:前一阵IMP3 里流行的换CF卡,换更高容量微硬盘,换SSD。通过各种渠道的咨询,特别是对各个品牌CE接口SSD苹果原装东芝MK1634GAL微硬盘的借口定义决定换SSD。买的是KINGSPEC的16G SSD,当试水。网上有人说换PHOTOFAST,RUNCORE甚至苹果MACBOOKAIR的升级SSD都可以,我就选个便宜的先试试)。
换的过程就很简单了,坛子里有拆机教程。换上硬盘之后,启动,提示连接电脑重新安装系统。都弄完之后灌了一张专辑,试着播放,完美!拆开断电3分钟,再启动,提示红叉圆……接到微硬盘盒上,不认,惊出一身冷汗,再接回IPC,开机,进入系统,任何问题没有,想起来之间KINGSPEC的技术人员说IPOD 的供电不足以完美支持市面上大部分SSD,看来是真的。现在保证不重启下可以完美运行。速度比微硬盘稍慢,,毕竟16G的SSD是速度最慢的, 24M/S,估计换成64或者128的会好一点。最大的优点是没有硬盘启动噪音。
大概就是这样

事情是这样的,我搞到苹果120G的MP4
硬盘是坏的,CE接口格式的,查到上面2个方法
120G淘宝和1T差不多,可以让人吐血,不如闪存组装稳定,现在问题是,苹果的CE硬盘是必须更换的,2个措施,
1)改闪存,固态盘
2)加CE到CF卡7人民币,上CF卡,CF的固态硬盘
那个便宜,如果CE固态盘硬盘和闪存价格差别大,自己组装销售也不错的,当然,SSD的控制板太贵,CF恐怕比较实际,CE硬盘太贵。SSD安装系统合适。苹果MP3升级硬盘,要固态硬盘是实际的,DIy杂志微型计算机
CF卡安装硬盘的也可以考虑
人在南宁的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75

主题

499

帖子

1091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091
沙发
发表于 2016-3-29 00:24:01 | 只看该作者


转得不 专业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62

主题

412

帖子

906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906
板凳
发表于 2016-3-29 00:24:01 | 只看该作者


闲置CF卡打造SSD

    * 来源:微型计算机
    * 类别:教育科技 |
    * 人气: 165

0
分享
  SSD具有低延迟、零噪音、零热量、防震等特性,非常适合用来做电脑的系统盘,不过它的价格普遍偏高。现在,只要你手上有闲置的大容量CF卡,就能立刻“变废为宝”,自制一块SSD!

  笔者的Thinkpad X60s笔记本电脑原配了一块7200rpm的500GB硬盘,由于经常外出携带笔记本电脑,对硬盘的防震性不太放心,因此萌生了打造一块SSD的想法。下面请看笔者DIY SSD的经历,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
  材料准备

  打造自制SSD所需的全部材料包括:CF卡一张、转接卡一张(CF卡转SATA或IDE)、以及转接卡配套外壳一个。

  CF卡的数据存储部分是闪存颗粒,与SSD相同,这让改造成为可能。

  笔者使用的是一块闲置的4GB CF卡,规格为30MB/s,主要是看重它的防震性能。大家也可以使用高速的16GB CF卡进行改造,改造后的实用性更好。

  转接卡的作用是将CF卡转换为SATA硬盘或IDE硬盘的形态,转换后CF卡就变成了一块SSD。转换卡的选购需要考虑三个问题:

  1.转换接口。目前大多数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都使用SATA接口的硬盘,或者主板上还有多余的SATA接口,因此购买转接卡时也应该选择SATA接口的规格;如果电脑型号较老,主板上只有IDE接口,那么相应地转接卡也要选择IDE接口的规格。

  2.转换芯片。每隔一段时间,生产转接卡的厂商就会换装新型号的控制芯片,新芯片往往在兼容性和读取速度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,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售价的提升。市场上常见的芯片品牌有JM和SATALink,数字型号越大通常产品越新,例如JM20330在兼容性和性能上就优于老款JM芯片。当然,新芯片带来的性能提升不会很大,因此大家应该根据需求购买,不必盲目选择最贵的型号。

  3.转接卡规格。常见的转接卡适用于标准的2.5英寸硬盘位,但部分日系笔记本电脑使用了1.8英寸硬盘甚至特殊的硬盘,因此玩家必须购买相应规格的转接卡,以免无法安装到位。此外,市面上还有可供多张CF卡RAID的转接卡,对容量和速度有较高要求的玩家可以考虑。

  外壳的作用是装载转接卡,以便插入硬盘位和固定螺丝,从而保证转接卡的稳固和绝缘。在商家处,外壳和转接卡既可以搭配销售,也可以单独购买。笔者分别花35元和10元钱购买了普通的SATA转接卡(图1)和外壳(图2),改造成本相当低廉。

  软件调试

  此时,CF卡安装在转接卡上之后,它在外观上已经有了SSD的雏形,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SSD。因为部分CF卡经过改造并安装在电脑上之后,无论是启动Windows XP安装光盘,还是在Windows PE操作系统中都无法识别到我们打造的“SSD”。

  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,CF卡都拥有两种工作模式——Removable模式和Fixed Disk模式,根据不同品牌和型号每张CF卡在出厂时都会被设置为其中的一种模式。我使用的CF卡出厂默认设置为Removable模式,也就是连接在电脑上会被识别为可移动磁盘,而要在开机时被正确识别,则必须将CF卡调整为Fixed Disk模式。

  首先下载一款名为“USB Localdisk”的压缩包。这是将CF卡调整为FixedDisk模式的通用驱动程序,对应自己所用的CF卡,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,然后再安装,步骤如下:

  1.将CF卡通过读卡器连接至电脑,进入设备管理器,在“磁盘驱动器”下找到自己的CF卡,右键点击并选择“属性”,在“详细信息”标签中选择“硬件Id”,将第一行信息复制下来(图5)。

  2 .把“USB L o c a l d i s k ”压缩包解压出来,得到名为“USBLocaldisk”的文件夹,接着用记事本打开解压文件夹中的“cfadisk.inf”文件(图6),并定位到第 26行,将“device_instance_id_goes_here”替换为步骤1复制的信息(图7)。保存文件后退出。

  3.回到设备管理器,在“磁盘驱动器”中右键点击CF卡,选择“更新驱动程序”(图8)。再依次选择“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”、“不要搜索,我要自己选择要安装的驱动程序”、“从磁盘安装”,然后选择在步骤2中修改过的“cfadisk.inf”文件,点击“确定”后更新驱动程序即可。

  经过上述软硬件的改造,现在CF卡已经可以像SSD那样被识别为“本地磁盘”,并且能够在开机后被Windows安装程序和Windows PE操作系统所正确识别,在使用上与真正的SSD别无二致。

  改造后的性能测试

  改造完成后,CF卡变身SSD的效果究竟如何呢?我们可以使用HDTune等硬件软件快速测试SSD的传输速度、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。图9是笔者用 CF卡改造的SSD的测试成绩,可以看到其传输速度受限于CF卡本身的规格,但它的传输曲线非常平稳,而且0.4ms的寻道速度远远小于传统硬盘。

  图10是笔记本电脑原配的2.5英寸硬盘,其传输速度高于笔者所用的CF卡,但传输曲线呈下降状态,并且寻道速度偏慢。

  从两者的对比中,我们可以发现其不同的应用特点。传统硬盘在传输速度上占有明显的优势,适合传输大容量文件;而CF卡和SSD在寻道速度上更胜一筹,在读写小文件时更具优势。不过,笔者使用的是普通CF卡,需要高性能的玩家还可以购买高速CF卡进行改造,这样在性能上将会全面超越传统硬盘。

  SSD的优化

  目前针对SSD的优化软件仅适用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,WindowsVista和Windows 7操作系统暂无优化软件。在Windows XP 32位操作系统下,笔者推荐使用Flashfire软件。该软件的工作原理是使用电脑内存作为SSD的缓存,提高SSD的随机写入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,特别适用于低端SSD,当然对于CF卡改造的SSD也适用。

  下载Flashfire软件并进行安装,在安装过程中软件会弹出对话框,提示用户是否要开启自动优化功能,选择“Yes”即可。

  安装完毕并重启后,在系统托盘区我们可以看到Flashfir图标,如果文中所需软件请登录MCPLive.cn的“DIY经验谈”栏目进行下载。显示“Enabled”,就表示软件正在工作。从笔者的测试来看,Flashfire优化后SSD的小文件块写入的确得到提升,图11为优化前的性能,图 12为优化后的性能,但当文件块较大时效果就不明显了。

  写在最后

  经过以上步骤的改造,我们将原有闲置的CF卡转化为一块可用的SSD,也为自己的电脑增添了一种全新的使用模式,可谓一举两得。就笔者的改造而言,其优点在于:低价,改造成本还不到50元;防震,不用担心路途上的颠簸;降温,相对机械硬盘几乎没有发热量可言;安静,再也没了马达旋转和磁头的声音,这些特性让它非常适合在移动中使用。

  当然,CF卡改造出来的SSD也有自身的缺点,一是性能不如真正的SSD;二是受CF卡容量所限,当做系统盘使用时剩余空间较少;三是由于结构不同,常用的硬盘监控软件无法使用。

  但无论如何,花少许钱就能得到一块SSD,利大于弊,这种变废为宝的改造值得大家去尝试。

  改造须知

  1.CF卡的工作模式可咨询商家售后服务电话,例如金士顿的CF卡就能自动识别和转换工作模式。

  2.由于CF卡没有缓存,因此建议使用FlashFire和RAMdisk等软件减轻读写负荷,延长使用寿命。

  3.和SSD一样,CF卡也有使用寿命的限制(即写入次数),大家应该对CF卡上的重要数据定期进行备份。


今天把P7230的硬盘改造成CF卡的了,速度很快

P7230原机的硬盘是东芝1.8寸,50PIN接口的,也叫东芝CF接口。
去淘宝找了老半天,找这个东芝转CF卡的转接卡,买错了一次,买了个日立1.8寸接口转双CF卡的,只好半价卖掉继续找。后来终于找到,还很便宜。

拿到转接卡后,先把P7230屁股上的硬盘盖板打开,取出硬盘,硬盘扔一边,在原来接硬盘的机内转接线上插上转接卡,晕,不能插,原来转接卡的接口两边多出两个模具注塑小角,只好用刀割掉,可以接上去了,OK。

CF卡用的是创见300X的8G卡,插上转接卡。


接上可启动USB盘,再接了个有原来C盘系统GHOST备份的USB硬盘,开机!

USB模拟软驱启动到DOS,进入USB硬盘用DM把CF卡分为一个FAT32分区,再用GHOST把原来硬盘的C盘GHOST备份还原到CF卡的这个分区上,感觉GHOST有点慢(大概我习惯了7200转硬盘的GHOST恢复)。

GHOST完毕,拔掉USB盘,只用CF卡启动,见到熟悉的WINXP LOGO。

因为本人原来的XP系统装载项很多,用原来硬盘大概要2分钟左右进入系统,现在同样的系统,只需1分钟不到进入桌面。
不仅是开机时间,进入系统后程序开启和运行比原来系统快了很多很多。



抽空格掉了C盘,干净安装了一个深度技术的XP,没有安装任何软件,进入桌面的速度更快,进度条只滚了2下,进入桌面更快。但是后来装驱动碰上麻烦,最终放弃了这个方案,还是把原硬盘的GHOST备份恢复到CF卡上作为系统。


好处:速度! 完全可以忘记原硬盘4200转的慢速了。

遗憾:CF卡容量小,只有8G。 并且只能用单面CF卡的转接卡,无法增加一块CF卡。 考虑过在P7230的SD卡插槽增加一个SD卡,擦了块4G的读不出,一块2G的可以读出。  大容量SD卡也很贵,暂时不予考虑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42

主题

397

帖子

854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854
地板
发表于 2016-3-29 00:24:01 | 只看该作者


在微硬盘上安装系统的折腾经过

    看到有网友在U盘安装XP成功,我也报告一下在cf卡微硬盘上装系统的经过,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,过程也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,可能很罗嗦,网友见谅。
   

    话说最近在ZOL二手淘了一个旧数码伴侣,电池已经不行了,其中的硬盘除了前20兆,全部是坏道,只能玩玩DOS了,于是就从手头的旧笔记本(神舟P240D)上拆下硬盘(也不是原配)装上,但是笔记本就没有硬盘了。
   

    我这个旧笔记本平时主要作用是通过S端子外接电视(CRT的)看看视频,效果还是不错的(主观感觉似乎扫描线比电视节目明显一点),除了MKV等高清片源比较卡,其他都能流畅播放,不比时下流行的高清播放盒(大部分同样放不了MKV)差,有心买高清播放盒的网友完全可以考虑买个旧笔记本,配上个MCE遥控器就是一台DVD外加高清视频播放盒了,不过我觉得买杂牌无线鼠标比MCE遥控器更合适,毕竟价格相差不多,无线鼠标的操纵更方便。
   

    基于旧本子的这个用途,我打算配个二手小硬盘,能装上系统和播放软件就行,视频片源就用移动硬盘解决。但是在二手市场找了找,没有合适的。
   

    正好最近网上挺流行卖2.5G(希捷)和4G(南方汇通MAGICSTOR)的微硬盘(个人估计是不是南方汇通快不行了,把产品发给职员当工资?),也一直想玩玩IDE转CF卡,就买了2个IDE转CF卡(一个台式一个笔记本式)和一个4G微硬盘(共68元),打算装在旧笔记本上当硬盘。
   

    旧笔记本的光驱早坏了,就做了个DOS7.1的启动U盘(带DOS7.1、ghost11等许多工具,DOS之家下载),这里说一下,DOS之家的U盘版 DOS7.1是用USBOOT做的,使用很方便,但在我的几台机器上不都能正常工作,有的只能正常使用1次,有的不能正常使用,但是用FLASHBOOT 加载光盘版DOS7.1则基本都能工作正常,原因尚不得而知。
   

    把微硬盘通过IDE转CF卡接到笔记本后,用U盘启动,分成2个区,主分区不到2G(考虑万一装DOS),然后将原来备份过的旧笔记本电脑的系统GHOST到微硬盘,然后重启,咦,怎么只看见光标闪,进不了系统?难道是微硬盘速度太慢?于是我耐心地等了很久,依然没动静,重启几次结果一样。既然GHOST不行,就只能手动重装了。

    于是用U盘重启,咦,U盘都重启不了了,不管怎么重设启动顺序,甚至关闭硬盘的启动,机器依然顽固地从硬盘启动,进入光标闪动状态。没办法,拆下微硬盘,通过读卡器接到台式机重新分区,然后装回笔记本,为节省空间,重装深度SP2版xp,安装过程一切顺利,然后重启,得,又进入了光标闪动状态,更严重的是,这次拆下放到读卡器上后,读卡器居然不能识别了。

    我用台式机的IDE转CF卡把微硬盘装到了台式机上,结果连台式机都不能识别了,而且试了2个台式机,只要一插上微硬盘,不但bios不能识别,U盘一律无法启动,通过光盘启动,低格(DM)、分区(PQFDISK)、坏道检测(HDDREG效率源)软件统统认不出,热插拔了几次,也没用,难道微硬盘在拆装过程中报销了?

    在启动光盘工具里找了半天,找到个LFFORMAT工具,运行后,一样检测不出来,指定设备号为2,哈哈,居然识别出来了,干脆用LFFORMAT低格了1%,再次进入万能低格,这时能够识别了,用高级磁盘安装,重新分区,装回笔记本。

    XP是不敢再装了,装了个98,这回一切顺利,启动时慢一些,进入系统后速度就快多了。个人估计在XP下,微硬盘可能会被识别为移动设备,因而不能正常启动,但为何在台式机上竟至无法识别就搞不清了,有时间的话,会用在移动硬盘上安装xp的方法再试试XP。
   

    另提一件事,就是手头有2个128兆的CF卡,按原来网上的说法,老CF卡似乎不支持硬盘模式,因而用于IDE转CF卡时也就不能启动,但我手上的2张CF卡都能正常启动,一张中恒,一张SCANDISK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48

主题

355

帖子

776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776
5#
发表于 2016-3-29 00:24:02 | 只看该作者


图呢????????????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58

主题

421

帖子

918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918
6#
发表于 2016-3-29 00:24:02 | 只看该作者


收集了几篇X40的文章,觉得X40并不是一无是处,他是X系列最轻薄的、最省电的笔记本,转自专门网。

X40是IBM历史上最为轻薄的12寸笔记本,这一纪录至今没有打破。X40的设计理念是至轻、至薄,主要定位人群是经常需要移动办公的商务客户。他们只使用一些基本的功能,比如编辑文本、演示PPT和上网收发电子邮件。其中最重要的要求是电池支撑系统运行的时间,对于这些人来说,强劲的性能不是主要的,能够在无电源的情况下依旧能处理公务才是最重要的。“如果没有电,再轻薄也是无用的累赘。”这句话表达了他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超过了其他一切的需要,为此大和实验室创造了特别省电而性能极差的X40。

据说把1.8硬盘改成CF卡以后速度相当于7200硬盘,还没有震动。

各位有权的版主暂不要转移帖子,借人气用几天。
1、ThinkPad X40、X41笔记本对比评测(图)
2、ThinkPad x40笔记本安装创见266X 8G CF卡
3、ThinkPad X40完美实现双CF转接卡改造
4、ThinkPad X40购买及使用心得
5、ThinkPad X40两周使用感受
6、ThinkPad X40 使用50天杂谈
7、我的ThinkPad X40之旅

[ 本帖最后由 红叶 于 2008-11-13 08:06 编辑 ] 作者: 红叶    时间: 2008-11-13 07:39

ThinkPad X40、X41笔记本对比评测(图) 这个太长,还是通过这个连接来看吧。http://www.51nb.com/viewnews-33530 作者: 红叶    时间: 2008-11-13 07:40

ThinkPad x40笔记本安装创见266X 8G CF卡
自从入了X40, 一直琢磨着换SSD, 本想先打算搞个266X的CF先玩一玩, 再换1.8寸的IDE SSD。 cd卡就打算买就是hope老大买的那个批次的266X卡,但是后来经过询问商家,得知后面批次的创见,写明显下降,只有28左右,所以打算换300X的卡,后来就搁置了。

    最近使用X40越来越来频繁,大都再移动中使用,所以又燃起购买CF卡的欲望,前天打款给坛子里的商家,买了块266X的 8G cf,正好最近降价,而300X的卡性价比不高。

    昨天晚上收到CF和转接卡, 立马换上装机,在安装系统以前,在WINPE 下做了测试,呵呵,意外惊喜,这个批次的卡和hope老大那个批次的卡的性能差不多,写有37M, 读有46M。 很意外,很高兴,很强大。

    做了简单的固定后,立马开装全功能的冷风精简版win2003 server, 用量产的微笑碟安装,呼呼的不到35分钟就全搞定了. 装完后大概1G多点,有装了其他常用软件(大都装精简版和绿色版), 大概占用了2.8G。还有5G空间, 另有闲置的2G sd卡塞里面,做为随身小电脑完全够用。(加上8G的微笑碟连移动硬盘都不用带了)

     使用感受: 比原来的硬盘那是肯定快了,是呼呼的快。而且安静。 现在把虚拟内存取消,设置128M的RAMDISK。 用起来如鱼得水,很好,很满意。



批次编号;



    测试数据, 都是在系统环境下测试, 发现在PE环境下测试,成绩更好,曲线很平。




讨论连接: 昨天入手创见 266X 8G CF 安装于X40(附该批次的测试数据) 作者: 红叶    时间: 2008-11-13 07:42

ThinkPad X40完美实现双CF转接卡改造

X40上双CF卡是有实际意义的, 4G高速卡装系统+大容量低速卡存数据, 可以节省点费用;但是市场上销售的CF转双CF卡,都不能直接装进X40使用。为了实现双CF的使用,今天就说说我的双CF转接卡的改造过程吧。
    我手上有一块IDE2CF转接卡, 前段时间看了这个兄弟的帖子, 上双CF卡的;
    http://www.51nb.com/forum/viewthread.php?tid=691650
    已经证实在X40上可以用, LZ采用CF卡剥皮才勉强可以装得进去, 而且还顶掌托, 当时我就提出重点改IDE的插座, 因为这个转接卡的装进X40后, 上面空间严重不够, 上双CF不改造是装不进去的;

    仔细对照了这个双CF卡图片, 发现和单CF卡PCB板是一样的, 都是H0版本的, 故找个CF贴片插座焊到单CF转接卡就可以用了, 但最近实在没空去华强北找货, 干脆我也拍了一个, 而且免去了焊接的痛苦;
    第二天, 卡到手, 一看有点傻眼了, 以为改下IDE插针就可以了, TNND, 卡上的这两个CF插座不一样厚, 新增的一个比原来的要厚3mm左右, 整个厚度比硬盘还厚, 后来想了想, 用厚的也有道理的, 因为PCB排版的关系, 新增的一个CF插座上CF卡时, CF卡正面是朝里的, 为了兼容typeII型CF卡才用厚插座的.

CF转接卡

    不管了, 拆掉这个厚的CF插座, 把下面削薄准备重焊上去, 恶梦发生了, 由于我用的烙铁温度太高, 还有好像PCB质量不好, 下的时候, 引脚铜皮都起来了。

没办法直接焊掉, 用这个座子焊到我的单CF转接卡上, 搞掉CF座子后, 把厚出的部分削去, 和原来薄的一样, 4mm的 废话太多的, 上图, 改造原则: 厚度, IDE位置尽量和硬盘尺寸一致



CF转接卡改造

CF转接卡改造图

改造前后对比


   以上是辛苦的改造过程,虽然有点乱,但是基本能把我改造的过程详细的描述了出来,希望对大家有借鉴的意义。下面在说一下心得。
    要上双CF卡,总结经验:
     1. IDE 排针一定要移位;
    2. 为了好焊, 直接找4mm厚CF座子(调引脚高度太痛苦), 针角朝上, 朝下都无所谓, 反了, 看下面图就明白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43

主题

355

帖子

769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769
7#
发表于 2016-3-29 00:24:02 | 只看该作者


看得出楼主是转帖的,可惜转帖成功了,图全挂了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49

主题

401

帖子

869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869
8#
发表于 2016-3-29 00:24:03 | 只看该作者


图全挂了,这帖子转的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63

主题

507

帖子

1095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095
9#
发表于 2016-3-29 00:24:03 | 只看该作者


没看到图片,可惜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63

主题

427

帖子

933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933
10#
发表于 2016-3-29 00:24:03 | 只看该作者


自己动手固态硬盘安装轻松搞定
2009-10-31 11:28  来源:Watchstor.com    我要评论(0)

    * 摘要:固态硬盘的安装是我们都会面临的问题,要如何安装我们用大把银子购买的固态硬盘呢。下面就教大家固态硬盘安装的具体方式。
    * 标签:固态硬盘安装
*

目前我们大家都在议论固态硬盘的事情,当我们今年固态硬盘安装异军突起,其高可靠性,低耗电高读取速度确实让人非常期待。目前固态存储设备的大幅降价使自制低成本固态硬盘成为了可能,笔者就成功把手头的本本改装成固态硬盘,想提前体验固态硬盘安装的魅力?请往下看。

制作思路和配件选择

目前数码存储卡价格已经降到了冰点,我们能否使用廉价的存储卡实现高速硬盘呢?答案是可以的。存储卡整体工作模式与固态硬盘安装非常类似,只是在可靠性,以及读写速度上有所差异。其中极速CF卡与传统硬盘结构最为相似,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。只需要通过简单接口转换,CF卡完全可以当作硬盘使用,而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动。

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最高速CF卡为366X,不过价格极其昂贵。比较主流的选择是购买200X或266X的高容量产品,其中8G和16G又是最佳选择。转接卡在淘宝网上很容易买到,玩家购买时需留意自身电脑硬盘接口类型,以免错误购买。本次我们选择200X 16GB CF卡,再结合大容量内存,虚拟内存盘等手段弥补速度上的差异。此外,在淘宝上还可以买到CF硬盘转接卡,很便宜,大概20元就能买到。接口还有公头和母头之分,例如笔者的东芝硬盘盘体没有插针,那就是母头,就要买CF卡转TOSHIBA硬盘公头转接卡。

CF-TOSHIBA硬盘转接卡

网上有不少价格极为低廉的高速CF卡出售,基本上为清一色的高仿产品,虽然多数卖家保证读写速度,不过在稳定性以及售后上很难有保证,大家选购时需谨慎。另外并非所有CF卡都能成功引导系统,其中成功率较高的有Sandisk以及KingMax两大品牌,在购买前最好先咨询厂家或卖家。

安装过程需注意接口方向和抗震处理

第一步:安装CF卡

首先我们要关闭电脑,拔下充电器并卸下电池,确保电脑并非在带电状态下。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螺丝刀把硬盘上盖拆下,小心取出硬盘。把CF卡沿正确方向插入转接卡上,然后再与笔记本硬盘接口相连。

在连接笔记本时需要注意方向问题,像东芝1.8寸硬盘转接卡正反方向均能插入。安装前需咨询卖家。如果通电后CF卡明显快速发热,证明连接错误,应马上断电检查,否则极有可能烧毁CF卡。

第二步:绝缘和缓冲处理

固态硬盘安装完毕后,因转接卡均为简单的PCB裸板制作,为避免短路,必须在PCB板上下方各铺垫足够厚度的绝缘胶片。另外CF卡体积远远小于硬盘,固态硬盘硬盘槽内会留有大量空间,若不进行处理转接卡将无法安全固定,推荐使用发泡胶垫进行填充。方法很简单,仔细剪裁好发泡胶,使转接卡刚好藏在正中间并无任何空隙即可。

第三步:检查

安装完毕后,不要急着装上盖板,确认无误后,我们需要先进行试通电测试。启动机器,并马上用手直接触摸CF卡两面的中心位置,如果出现明显发热现象证明固态硬盘安装错误,需要立即断电检查;如果固态硬盘安装正确,CF卡基本不会发热,并且转接卡上的LED灯也会时亮时灭,这证明CF卡已经可以正常工作。

开机进入BIOS,近一两年推出的笔记本基本都能在BIOS中正确识别出CF卡型号。设置好启动顺序后,即可保存退出。

第四步:分区,安装操作系统

接下来的操作与一般的电脑已经基本一样。首先我们要对CF卡进行分区,分区工作推荐使用PartrationMagic或者DM,笔者使用的是16G CF卡,由于打算安装精简版操作系统,C盘只分4G,D盘为12G。

分区完成后就可以正常开始安装操作系统,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这与以前安装完全没有区别,只是安装速度比以前更快(甚至20分钟内即可安装完成)。

固态硬盘测试数据

对于没有光驱的用户,最好的方法是分区完成后,把CF卡拆下来然后到其它电脑上利用读卡器把系统镜像拷到C盘中(很多读卡器都只能认到一个盘),然后再装回机器利用U盘引导并进行固态硬盘安装。也可以通过网络PXE引导,再进行网络克隆安装,此方法适用于BIOS无法识别出CF卡或正常安装出现异常的朋友,笔者的老机器BIOS无法识别出CF卡,就是利用这一方法强行安装进去的。一旦系统安装开始后,所有操作都跟硬盘安装一模一样了。

第五步:测试

驱动以及软件安装完毕后,前期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。高速CF卡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。笔者使用原来TOSHIBA 1.8”硬盘时,在HD Tune测得最高传输速度也仅有20MB/S左右,读写延时为19.7ms,非常慢。使用16GB高速CF卡后,速度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,读取速度一直稳定在40MB/S左右,整整翻了一番。而写入速度则基本不变,维持在20MB/S左右的水平。

改造前后硬盘理论性能对比

优化缓存,进一步提速

CF卡充当固态硬盘虽然在读写速度上有优势,不过在大零碎文件读写时,频繁的I/O请求会使读写效果直线下降,直接体现就是系统会出现“卡机”现象。考虑到CF卡本身的特点(读写小文件速度偏低,且读写寿命远远不及硬盘),笔者强烈推荐固态硬盘安装虚拟磁盘保护CF卡,并提高运行速度。虚拟磁盘工作原理是在内存中划分一块固定区域出来,模拟成硬盘的一个分区,可以像一般硬盘那样对其进行读写操作,不过一旦断电后此区数据将全部丢失。

笔者使用的是相对简单的RAMDISK,使用方法和设置过程如下:

step 1 启动软件后,首先点击“安装内存盘”,软件会自动进行系统安装,固态硬盘安装时windows可能会警告驱动程序没有数字签名,不去理睬它,按“确定”就可以了。完毕后除了“安装内存盘”按钮以外的其他按钮都可用了。

step 2 接下来需要选择虚拟硬盘容量的大校一般来说,内存为512MB时虚拟盘可以设置成128MB,内存为1GB时可以设为256MB,1GB以上的话,选择384MB或者512MB较为合适。过大或过小的虚拟硬盘容量都可能会产生反效果。

step 3 此时RAMDISK已经可以正常运行,在“我的电脑”中会出现RAMDISK盘符。右键点击“我的电脑—属性—高级”,点击最上面一个“设置—高级—更改”。这里我们可以设置Windows 虚拟内存的位置以及大小,默认情况下虚拟内存会在C盘。首先单击C盘,然后在下面选择“无分页文件”,再单击右边的“设置”;然后单击RAMDISK虚拟盘,然后在下面 “自定义大斜上填上适当的数值,例如100-200MB。最后点击设置并确认退出,重启就可以生效。

定义虚拟内存容量

step 4 最后我们把IE临时文件夹,以及系统临时文件目录也放到虚拟内存盘上,进一步减少对CF卡的零碎读写。右键点击 “我的电脑” —高级—环境变量,设置包括“用户环境变量”和“系统环境变量”都改成X:TEMP(X是虚拟盘符,下同)。最好不要用根目录作为临时目录,否则根目下会产生大量零碎文件,非常难看。接下来打开IE,在工具—Internet选项—常规—设置—移动文件夹,把临时文件夹路径改成X:TEMP。

到此,固态硬盘安装终于完成,经过数天的试用,笔者决定继续使用这种廉价“固态硬盘”。不仅速度提升了,噪音也小,功耗还很低。笔者的笔记本电脑使用硬盘情况下BetteryMark 测得使用电脑为3小时56分,换用固态硬盘后待机时间一下子飚升到4小时56分,刚好延长了1小时,效果非常明显。

总结:

固态硬盘安装是未来PC发展的必然趋势。在这一大潮来到之前,只需要花少量的投资,即可提前享受目前只有高端玩家才有机会享受到的先进技术,这是何等振奋人心的事情!你还在为硬盘噪声,震动损坏烦恼吗?也许这种廉价的DIY固态硬盘就能帮到你!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    移动客户端:
    关注我们:
  • 手机客户端:
  • 安卓版
  • 扫描二维码下载

Archiver|手机版|河北维塔斯科技有限公司 ( 冀ICP备16008275号 )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